◆ 具备跨平台能力,可以平滑的运行于不同硬件平台(服务器、工作站、PC机)及多种操作系统(Unix、Linux、Windows)之上,同时保持系统的功能、界面、操作和维护的一致性
◆ “1+N”多机容错
◆ 支持IEC61850/IEC61970标准
◆ 遵循CIM、SVG标准的图模库一体化,提供系统的开放性和互操作能力
◆ 基于元数据、元规则的动态建模技术,可满足不断发展的电力自动化应用需求
◆ 采用UNICODE国际标准实现国际化多语言特性
◆ 采用历史数据超级缓存技术,具备历史数据自恢复能力
◆ 满足变电站、石油、化工等领域应用的数据容量和数据处理能力
◆ 提供良好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
◆ 35kV~1000kV各电压等级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
◆ 电厂NCS升压站网络控制系统
◆ 电厂ECMS电气控制管理系统
◆ 风电场、光伏电站监控系统
◆ 石油、化工、冶金、煤矿等厂矿电气监控系统
◆ 工业领域调度集控站自动化系统
| 系统功能 | PS 6000+ V1.0 | 
| 数据采集与处理(SCADA) | * | 
| 支持IEC 61850 | * | 
| 支持IEC 60870-5-104 | * | 
| 前置采集调度管理 | 
 | 
| 数据辨识 | 
 | 
| 拓扑着色 | * | 
| 电网运行状态可视化监视 | * | 
| 一次设备状态可视化监视 | * | 
| 控制操作 | * | 
| 顺序控制 | * | 
| 站域控制 | * | 
| 一体化五防操作票 | * | 
| 智能操作票 | 
 | 
| 电压无功优化控制(VQC) | * | 
| 小电流接地选线 | * | 
| CVT运行监视 | * | 
| 支持 SNTP对时 | * | 
| 支持跨安全隔离装置间的数据通信 | 
 | 
| 智能告警及事件记录 | * | 
| 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 | * | 
| 保护设备管理 | * | 
| 事故追忆 | * | 
| 全景事故反演 | * | 
| 故障录波分析与处理 | * | 
| 保护故障简报 | * | 
| 历史信息检索 | * | 
| 报表管理与打印 | * | 
| 告警直传 | * | 
| 远程浏览 | * | 
| WEB发布与浏览 | * | 
| 自动发电控制(AGC) | 
 | 
| 自动电压控制(AVC) | 
 | 
| 网络拓扑 | 
 | 
| 状态估计 | 
 | 
| 潮流计算 | 
 | 
| 负荷预测 | 
 | 
| 配网拓扑分析 | 
 | 
| 故障预演分析 | 
 | 
| GIS功能 | 
 | 
| 故障诊断、隔离及恢复 | 
 | 
| 停电管理 | 
 | 
| 调度计划管理 | 
 | 
| 应用范围 | 35kV~1000kV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 电厂NCS升压站网络控制系统 电厂ECMS电气控制管理系统 中小型风电场、光伏电站监控系统 石油、化工、冶金、煤矿等厂矿电气监控 | 
| 序号 | 名称 | 主要技术数据 | 
| 1 | 全站SOE分辨率 | |
| 2 | 动态画面调出响应更新时间 | ≤2s | 
| 3 | 画面实时数据刷新周期 | |
| 4 | 现场遥信变位到操作员工作站显示 | ≤1s | 
| 5 | 现场遥测变化到操作员工作站显示 | ≤2s | 
| 6 | 控制命令从生成到输出的时间 | ≤1s | 
| 7 |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(MTBF) | ≥30000h | 
| 8 | CPU平均负荷率 | 正常时(任意30min内)≤30% | 
| 电力系统故障(10s内)≤50% | ||
| 9 | 网络平均负荷率 | 电网正常情况下局域网负载≤20% | 
| 电力系统故障(10s内)≤50% | ||
| 10 | 历史数据保存间隔 | 可调 | 
| 11 | 历史数据存储时间 | ≥3年 | 
| 12 | 主备机切换时间 | ≤30s(可调) | 
| 站内通信连接 | ||
| 1 | 站控层主机与工作站 | 厂站自动化系统内,主机与工作站之间采用双100M以太网 | 
| 2 | 站控层主机与间隔层设备 | 站控层主机与间隔层设备之间采用双10M/100M以太网 | 
| 电源要求 | ||
| 1 | 额定电压 | 交流220V或交流110V | 
| 2 | 允许偏差 | -15%~+10% | 
| 3 | 纹波系数 | 不大于5% | 
| 4 | 频率 | 50Hz,允许偏差-5%~+5% | 
| 5 | UPS电源 | 站内应配置不间断电源(UPS)或逆变电源,其中UPS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时间1~2小时 |